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七回 倪太守解任赴京师 白护卫乔妆逢侠客,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倪忠前往老家接取家眷后,杭州知府衙门这边又平地起风波,倪太守差点蒙冤受屈。

事情的起因是京城下发了一套文书,上面称马强的家人姚成进京告状,指控太守倪继祖私自外出游玩,欺压良善百姓,还勾结大盗,公然抢劫。如今皇帝下旨:“将马强押解进京,交由大理寺严加审讯;太守倪继祖暂时解除职务,一同进京,到时候对质。”倪太守接到文书后,不敢怠慢,立即将印信和公务移交给代理官员,派差役押解马强前往京城。他自己也把众人递交的状子、案卷等仔细收好,只带了两名长班随从,一同进京。

到了京城,倪太守没有去开封府,因为他与包拯有师生情谊,按规矩需要回避,便直接到大理寺报到。大理寺文彦博大人见此案人证都已到齐,先提审了马强。马强此前已得到叔父马朝贤的消息,上堂后态度嚣张,一口咬定太守倪继祖不理民情,残害百姓,还勾结大盗在深夜抢劫,甚至拿出此前家中被盗的失单,称县里至今都没抓到盗贼。

文大人将马强带到一旁,又询问倪太守案件的详细经过。倪太守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明:如何接到百姓诉状,如何两次微服私访却被马强抓住,多亏朱绛贞和欧阳春出手相救;后来又怎样捉拿马强,发现他家招贤馆窝藏众多贼寇,在五更天成功将马强抓获并押解到府;升堂审讯时,马强如何狡辩抵赖。最后说道:“如今他暗中派家人进京告状,恳请大人明察,卑府感激不尽。”文彦博听后,让倪太守先去休息。随后,文大人又仔细查看了众人的冤情诉状,再次提审马强。可无论问什么,马强都强词夺理,拒不承认。文大人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明显是仗着总管马朝贤给他撑腰,才死不认罪。尤其是北侠抢劫这件事,真假难辨,必须让北侠到案作证,才能让这恶贼心服口服。”于是,他吩咐将马强收监,又把倪太守请来,详细询问:“这北侠是什么人?”倪太守回答:“北侠名叫欧阳春,他行侠仗义,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北侠,就像展昭展护卫被称为南侠一样。”文彦博道:“这么说来,北侠绝不是抢劫的大盗。这案子要想了结,必须让他到案。他现在人在哪里?”倪继祖说:“大概还在杭州。”文彦博道:“既然如此,我明天先将案件大致情况上奏,看看皇上的旨意。”随后,他派人将倪太守带到狱神庙,叮嘱好生照料。

第二天,文彦博上奏后,圣旨很快下达,钦派四品带刀护卫白玉堂前往杭州,捉拿欧阳春解京审讯。白玉堂拜见包公,包公细细叮嘱了许多事项,白玉堂一一记下。辞别包公后,他回到公所,众人设宴为他饯行。饮酒间,蒋平问道:“五弟此去见到北侠,打算怎么办?”白玉堂答道:“小弟奉旨拿人,自然要秉公办理,岂敢徇私。”蒋平劝道:“执行钦命,本是应当。但北侠是重义气的人,五弟要是一见面就以奉旨为由,恐怕欧阳春不会轻易屈服,到时候事情反而麻烦。”白玉堂听了有些不耐烦,但还是问道:“那四哥觉得该怎么办?”蒋平说:“依我看,五弟到了杭州,先去见代理太守,说明奉旨拿人的事,让他出一张告示,把事情前因后果写清楚;告示最后就提五弟虽然奉旨,但念及道义,不忍强行捉拿,所以特来拜访邀请。北侠要是真在杭州,看到告示,肯定会主动投案。五弟见了他,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他肯定会乖乖跟你进京,这样就省事多了。不然的话,北侠恐怕不会轻易就范,到时候可就难办了。”白玉堂心里暗笑蒋平胆小怕事,嘴上却说道:“多谢四哥指点,小弟遵命。”

酒宴结束后,白玉堂让随从白福备好马匹、捆好行李,与众人告别。卢方又再三叮嘱:“路上小心,到了杭州就按你四哥说的办。”白玉堂只好点头答应。展昭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一直将他送到府门外,白玉堂拱手道:“请留步。”随后慢慢离去。出了城门,主仆二人翻身上马,朝着杭州方向出发。一路上,他们日夜赶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倒也没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

这一天,白玉堂主仆抵达杭州,在城里租了住处。他们既没有去官府投递文书,也没有去拜见官员,只是按规矩进行了报到,说明一是奉旨行事,二是按照指示,要秘密访拿钦犯,不能声张。此后,白玉堂每天让白福出去暗中打听北侠的消息,可一连三四天都毫无头绪。无奈之下,白玉堂只好乔装打扮成一位斯文秀才,头戴方巾,身穿花色长袍,脚蹬一双厚底大红朱履,手中轻轻摇着泥金折扇,摇摇晃晃地出了店门。

此时正值春末夏初,田野里农民忙着耕种,红桥上游客悠然漫步,路上行人来来往往。白玉堂向人打听后得知,离这里两三里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茶社,名叫玉兰坊,原本是官宦人家的花园,里面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景色宜人。白玉堂听了,便混在人群中前往。到了玉兰坊,果然风景如画。其中有个亭子,设有座位,四周点缀着嶙峋怪石,又有新竹环绕。白玉堂心情舒畅,在亭子里泡了一壶茶,慢慢品尝,打算喝完茶再去买点酒。

正喝着,忽然听到竹丛中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他走出亭子一看,天色不知何时阴沉下来,雨渐渐下了起来。因为绿树茂密,他之前竟没察觉天气变化。白玉堂本想在亭中赏雨,欣赏眼前的景致,可雨越下越大,游客们纷纷散去,天色也暗了下来。他一想,这里离住的地方还有两三里路,又没带雨具,要是雨再下大,路上泥泞难行,不如冒雨回去。于是,他急忙付了茶钱,下了亭子,过了板桥,用宽大的衣袖遮住头巾,顺着柳树丛冒雨快步往回走。

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一段红墙,原来是一座整齐的庙宇。他赶忙跑到山门下避雨,抬头看见匾额上写着“慧海妙莲庵”。低头一看,自己的朱履已经沾满了泥污,便脱下来准备擦拭。就在这时,一个小童手里托着笔砚,一边走一边喊“相公相公”,朝着东边去了。紧接着,庙的角门打开,一位年轻尼姑轻声说道:“你家相公在这里。”白玉堂见状,心中不禁疑惑起来。可那小童只顾着往东走,喊着相公,根本没听见尼姑的话。小尼姑见小童走远,便关上角门进了庙。

白玉堂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暗自琢磨:“她们说自家相公在庙里,却又鬼鬼祟祟地唤那小童,其中必有蹊跷,我倒要探个究竟。”他站起身,把朱履后跟一踩,趿拉着鞋子,走到东角门,敲门喊道:“里面有人吗?我是赶路的,因雨大路滑,想借贵庵避避雨,还望行个方便。”只听里面回应:“我们这是尼姑庵,天色晚了,不便留男客,请去别处吧。”说完便没了动静,门也没开。

白玉堂心中不满:“好啊!庙里明明有个相公,难道不是男客?能容他却不容我,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他转身回到山门,干脆脱下鞋子,光着袜底,撩起衣襟,纵身一跃上了墙,又轻轻跳到院内。借着夜色,他看到一个道姑,一手端着装有热菜的方盘,一手提着酒壶,进了角门。角门连着一段粉白的板墙,道姑进去后随手掩上了门。白玉堂悄悄跟过去,闪身进了门。只见屋内灯光闪烁,透过窗户映出人影,他便立在窗外偷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到架空朝代,我想尽办法活下去

黯心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

甜撩心宠

冷亦蓝

胎劫双生

KGiop

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

家里蹲得住

合欢宗极品鼎炉,开局被圣女俘虏

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