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杨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行为匹配·镜鉴的最终确认,天梯猎影二路,云海杨阳,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鼎局瀛洲分局,地下七层,分析中心核心隔离区。
这里与上方废墟般的机房和弥漫着猜忌恐慌的办公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绝对的寂静统治着这个巨大的球形空间,只有服务器阵列低沉的嗡鸣如同某种巨兽的心跳,在冰冷的金属墙壁间回荡。空气被精密过滤,恒温恒湿,带着一丝微弱的臭氧味。无数块巨大的曲面屏幕环绕着中央悬浮的操作平台,流淌着瀑布般的数据流、三维模型、实时监控画面和复杂到令人眼晕的算法推演图谱,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光怪陆离,如同未来战舰的舰桥。
澹台镜,就站在这片数据海洋的中心。
她依旧穿着那身纤尘不染的白色实验服,身形在巨大的屏幕背景下显得格外单薄,却又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固。金丝眼镜后的双眸,倒映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代码和不断变幻的模型,专注得仿佛要将整个宇宙的奥秘都解析出来。隔离令下达后,她就被“保护性”地限制在这里,所有外部通讯被切断,只剩下这庞大分析系统最高级别的内网权限。尉迟锋的审查隔离,对她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个更高效的工作环境。外界的风暴、信任的崩塌、漆雕墨生死未卜的消息…这些足以让常人崩溃的变量,在她精密运转的思维矩阵里,只是需要被纳入计算的新参数。
她面前的中央主屏幕上,正同步显示着来自多个渠道的关键数据流:
1. **尉迟锋个人终端上传的加密缓存录音**:漆雕墨在“黑匣子”中,用生命传递的最后警告——关于咖啡杯划痕的深度、角度、叠加痕迹,以及那个致命的观察:“小心他的左手小指习惯性内扣,不是申屠晦的习惯!”
2. **机房现场三维扫描数据**:申屠晦(替身)断指逃离时喷洒的血液样本生物特征初步分析结果。
3. **“申屠晦”尸体生物特征库**:之前死亡确认时采集的指纹、虹膜、面部骨骼扫描及dNA数据。
4. **九鼎局内部海量行为监控档案**:覆盖过去五年,所有权限人员,特别是内务审查处及高层的行为模式记录,包括极其细微的肢体语言、步态、操作习惯、甚至握笔姿势、喝咖啡时小指摆放位置等数以万计的微观特征点。
5. **物理跳板装置及光纤路径分析模型**:清晰的指向——佟烈办公室的物理位置。
澹台镜纤细的手指在悬浮的虚拟键盘上舞动,速度快得只剩下一片残影。她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度复杂的复合模型。
**模型核心一:生物特征匹配度验证。**
目标:机房血液样本 vs 尸体生物特征库。
系统高速运行,屏幕上代表dNA碱基对的彩色链条疯狂旋转、比对。代表指纹纹线拓扑结构的网格图层层叠加。虹膜纹理图谱进行着像素级的差分分析。面部骨骼点云数据在三维空间内高速旋转、配准。
进度条飞速推进。
**结果:**
**dNA序列比对:99.997% 匹配。**
**指纹核心纹型拓扑:99.8% 匹配。**
**虹膜纹理特征点:99.5% 匹配。**
**面部骨骼关键点距:99.3% 匹配。**
冰冷的数字,如同铁一般的判决书!从生物特征层面看,机房那个断指逃离的“申屠晦”,与之前死在卫生间、被确认身份的“申屠晦”,就是同一个人!这似乎完美印证了替身理论——使用了同一个人的生物特征复制体!
然而,澹台镜的目光没有丝毫波动。她指尖一点,调出了漆雕墨录音中关于“左手小指内扣”的关键信息片段。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再次播放,漆雕墨那夹杂着爆炸声的嘶吼,带着一种悲壮的穿透力。
“习惯性内扣…不是申屠晦的习惯…”澹台镜低语,如同冰冷的公式。她调出了模型核心二。
**模型核心二:微观行为模式深度挖掘与匹配。**
目标:左手小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的姿态习惯。
数据源:过去五年内,所有覆盖申屠晦的监控画面(走廊、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时间跨度超过十万小时有效录像。
挑战:这是一个极其细微、容易被忽略、且并非时刻显现的肢体特征。需要在海量画面中精准定位目标肢体,排除遮挡、动作干扰,并分析其在“非刻意控制”状态下的自然姿态规律。
超级计算机的算力被催发到极致。屏幕一角,代表申屠晦的虚拟人像周围,无数代表监控片段的微小光点如同星云般旋转、汇聚。先进的姿态识别和微动作捕捉算法高速运行,对每一个捕捉到的申屠晦左手画面进行毫秒级的姿态分解和模式识别。重点聚焦于那些他处于静止、等待、思考、甚至疲惫走神的瞬间——这些时刻,人的潜意识习惯会自然流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巨大的屏幕上,代表匹配进度的光柱缓慢而坚定地爬升。澹台镜如同最耐心的猎人,目光在数据洪流中逡巡。
突然!
屏幕一角,一个被高亮标记的监控片段自动弹出并放大。画面显示时间是三个月前,深夜,内务处走廊。申屠晦独自一人走向办公室,似乎刚结束一个冗长的会议,神情略显疲惫。他的左手自然垂在身侧,随着步伐轻微摆动。
澹台镜的手指在空中一划,画面被逐帧分解、慢放、局部放大。高清镜头下,申屠晦的左手小指,在放松摆动时,呈现一种极其自然、略带外展的姿态,指尖微微向外,指关节放松。**没有内扣!**
紧接着,第二个片段弹出:一年半前,技术部茶水间。申屠晦端着咖啡杯,倚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雨景出神。左手托着杯底,小指同样放松地搭在杯壁上,姿态舒展,指尖方向与无名指平行。**没有内扣!**
第三个片段:八个月前,电梯内。申屠晦独自一人,低头看着手中的平板。左手拿着平板,小指自然地蜷在平板下方边缘,形成一个支撑点,指腹接触边缘,指关节并未向内蜷曲。**没有内扣!**
一个接一个片段被系统检索、标记、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不同状态下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显示:**真正的申屠晦,在左手自然放松状态下,小指没有内扣的习惯!他的小指姿态更倾向于自然伸直或略带外展!**
结论清晰得如同利刃:漆雕墨的观察,精准无误!那个在机房与尉迟锋搏杀、断指逃离的“申屠晦”,其左手小指习惯性内扣的细微特征,与真正的申屠晦存在根本性差异!这是生物复制技术也无法完美模拟的、根植于神经肌肉记忆最深层的个人行为烙印!
**生物特征匹配度99.7%以上,但核心行为模式匹配度:0%!**
巨大的矛盾,如同一个狰狞的悖论,冰冷地呈现在澹台镜面前。
“完美的复制…不完美的模仿者…”澹台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她的手指再次舞动,将机房现场尉迟锋终端上传的、申屠晦(替身)断指前搏斗的几帧模糊画面(来自技术员防护服上的应急记录仪)导入系统。
画面中,申屠晦(替身)动作快如鬼魅,格斗技巧狠辣精准。澹台镜将画面逐帧放大、降噪、增强。重点分析他的步态、发力方式、格斗动作衔接的流畅度,甚至匕首握持时手指的细微角度。
系统开始运行新的模型:**格斗行为模式比对库**。数据库中存储着九鼎局所有登记在册人员的格斗训练记录、实战录像分析(包括漆雕墨、尉迟锋、佟烈…甚至已经牺牲的行动队员),以及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已知敌对组织(尤其是泰坦之手)高级行动人员的格斗特征模型。
虚拟的申屠晦(替身)格斗模型在屏幕上生成,无数条代表动作轨迹、力量传导、肌肉协同模式的彩色线条延伸出去,如同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开始与数据库中的海量模型进行高速比对、寻找相似度最高的“母本”。
进度条再次推进。屏幕上的彩色线条疯狂闪烁、碰撞、融合又分离。
澹台镜的目光,却越过这激烈的数据碰撞,落在了另一个屏幕上——那清晰标示着物理跳板光纤最终指向佟烈办公室的模型。
佟烈…局长…导师…
“至高权限”的拥有者…
物理接入的终点…
一个冰冷、近乎疯狂的假设,如同从深渊中升起的毒蛇,缠绕上澹台镜绝对理性的思维核心。如果…如果那个替身的行为模式,指向的不是外部敌人…而是内部呢?如果那个模仿者,模仿的不仅仅是申屠晦的外表,还有…另一个人的战斗本能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