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御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这哪是发配,我四叔是朱元璋,逍遥御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荒,就是后世的北美大陆。
早在一年前,他就派马哈木,哦,他出发前自己已改名马和,率领着一支由能工巧匠、经验丰富的渔民以及身强力壮的士兵组成的四万余人的先遣队伍,乘船朝着东方未知的海域出发,去开拓那片后世被称为美洲的新大陆。
这里平原一望无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正是朱文正心中理想的拓荒之地。
先遣队迅速建立起简易的据点,与当地的原住民展开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将大明先进的农耕技术、纺织技术传授给他们。
截止到朱文正被发配,马和率领众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座座初具规模的城镇拔地而起,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工坊中各种器物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原住民与大明移民和谐共处,集市上热闹非凡,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朱文正前期调配了大量的资源运送到东荒大陆,下令修建水利设施,开凿运河,将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农田,保证了农业的灌溉。
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他还组织人力开采当地的矿产资源,建立起了冶铁、制陶等一系列手工业作坊,东荒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在文化方面,设立学堂,教授大明的文字、礼仪和知识,培养了一批批本地的人才。
他还将中原的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带到这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既有大明文化的底蕴,又融合了当地的特色。
胡惟庸立在朱雀大街的梧桐树下,望着漫天飞舞的黄叶,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这日,朱文正终于要离开长安,被朱元璋发配到东荒。
数月来,这位英王在朝堂掀起的血雨腥风,今日总算要画上句号。
\"胡大人,时辰差不多了。\"身旁的幕僚低声提醒。
胡惟庸整了整官袍,带着一众文官士绅,浩浩荡荡朝着广通渠码头而去。
一路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尽是对朱文正的嘲讽。
\"哼,这英王平日里飞扬跋扈,今日总算要滚出京城了。\"
\"可不是,看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如今还不是灰溜溜地走了?\"
\"这次多亏陛下圣明,将这祸害打发走了。\"
胡惟庸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暗自得意。
他是为数不多在朱文正清洗中幸存下来的文官,今日亲眼看着仇敌离开,这份快意,实在难以言表。
转过街角,远远便能望见广通渠码头。只见码头上人头攒动,旌旗飘扬,送行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胡惟庸眉头微皱,心中闪过一丝疑惑。按理说,朱文正得罪了太多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送行?
走近些,胡惟庸看清了人群中的面孔。前排是一众武官勋贵,徐达、常遇春等人赫然在列。
这些人都是朱文正的旧部,平日里与他来往密切。胡惟庸冷哼一声,这些武夫果然都是一丘之貉,不足为惧。
再往后看,竟是一些新晋文官。
这些人都是朱文正掌权时提拔上来的,靠着英王的权势平步青云。
“都给本相记下来,这些奸臣,改日本相逐个清算!”
胡惟庸咬了咬牙,将这些人的面孔一一记在心里。
等朱文正离开,他定要好好清算这些\"奸佞小人\"。
\"胡大人,这个还记吗?\"下属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