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御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 大明神农,我四叔是朱元璋,逍遥御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舰队沿着海岸线南下。起初,海面上还漂浮着结着薄冰的浮木,如同冬日遗落的残片。
寒风依旧凛冽,水手们呼出的白气在帽子上迅速凝成霜花,朱文正却在船舱里,舒舒服服的拥着佳人。
舰船在海浪中起起伏伏,前世电视上,唐朝皇帝曾有马震的操作,曾让他大跌眼镜。
只不过这个操作难度系数太高,为了小命着想,他是不敢的,但是舰船在海波中起起伏伏,确实也别有一番风味。
只不过贤者模式时刻,朱文正常常心有遗憾,这个时候,如果能来上一支烟,就更好了。
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集中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的明万历年间。
根据《景岳全书 》《物理小识 》等明代文献记载,烟草最初从菲律宾传入福建漳州、泉州,再向北传播至江浙地区 。
广西合浦县出土的明代瓷烟斗则表明,1549年前可能已有烟草制品流通。
但是很遗憾,现在还没有,这南洋来都来了,怎么也得去一趟吕宋。
阿盖裹紧身上的棉袍,看着甲板上的积雪在船身的震颤下簌簌掉落,被海风卷着,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随着航程推进,神奇的变化悄然发生。海水的颜色逐渐从灰蓝转为深邃的宝蓝,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在眼前铺展开来。
甲板上的积雪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被阳光晒得发烫的钢铁。阿盖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的棉衣一件件减少,到后来,竟只需一件单衣便能抵御海风。
跨过小流求时,气候的转变更加显着。曾经需要裹着三层棉衣才能熬过的寒冷,如今已被温暖甚至有些炽热的海风取代。
海风不再刺骨,而是带着醺人的暖意,轻轻拂过脸颊,吹得人昏昏欲睡,仿佛置身于温柔的怀抱之中。
海风突然变得温暖湿润,裹挟着浓郁的咸腥水汽扑面而来,阿盖贪婪地呼吸着,这不同于长安凛冽气息的味道,充满了大海独有的辽阔与包容,让她的心胸也随之开阔起来。
入夜后,甲板上的喧闹声吸引了阿盖的注意。她循声而去,只见水手们正在举行祈福的仪式。
按照航海人的传统,每艘船的中舱会专设妈祖神龛,供奉妈祖神像或象征分灵的妈祖令旗。
这一传统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尤为普遍,船家会将妈祖令旗高挂于主桅杆顶端,象征妈祖立于云端护佑航行 。
日常航行时,船员会于初一、十五焚香祭拜,祈求风平浪静。若遇新船下水,还需请道士举行“安船”仪式,唱诵“湄洲妈祖坐中厅”等祝词,祈求妈祖镇守船舱 。
“尝尝这个。”朱文正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阿盖转过身,只见他手中拿着一杯椰子酒,酒液在月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
“这是小流求渔民送来的,冰镇过的。”阿盖接过酒杯,轻抿一口,清甜中带着微微酸涩的酒液滑入喉咙,凉意蔓延开来,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在长安,这个时候我们喝的可是滚烫的黄酒。”她感慨道。
朱文正望向星空,眼中闪烁着光芒:“南洋的一切都是颠倒的。我们觉得寒冷时,这里正炎热。”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本王把农业研究所安置在南洋,这里的气候,稻子一年可以成熟三次,能加快研究进程。”
随着舰队不断深入南洋,气温愈发炎热。阿盖换上了特意准备的纱罗单衣,即便如此,汗水仍不断渗出,将衣衫洇出深色痕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