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督脉寒凝困乐坛才子,经方温通解廿载顽痹,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张泓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章 樱花巷口的踉跄影,岐仁堂内的杏林风
暮春时节,东京浅草寺旁的樱花巷落英缤纷。午后的阳光透过垂樱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光影,却照不暖那抹被友人半扶半架的身影。阿伦穿着宽松的藏青棉麻衫,鸭舌帽檐压得很低,墨镜后的眼睑似有浮肿,平日里灵动的指尖此刻却微微蜷曲,护在小腹前,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膝盖打不直,腰脊也挺不起,十步路竟歇了两歇,脖颈不自觉地往前探,活像一株被寒霜打弯了茎秆的老竹。
“周先生,慢些,前面就是茶屋了。”助理小陈的声音里满是担忧,伸手想扶他的手肘,却见他肩头一僵,似是牵扯到某处隐痛,喉间逸出半声几不可闻的闷哼。
这一幕,恰好被来东京参加中医交流的岐仁堂弟子小林撞见。小林学医多年,跟着师父岐大夫在城南老巷的岐仁堂坐诊,最是留心旁人的体态气色。他远远看着那身影步履蹒跚、脊骨微驼,尤其是晨起时必有的“铁板腰”模样,心头猛地一沉——这症候,倒与师父常说的“督脉痹”有几分相似。
三日后,岐仁堂的雕花木门被轻轻推开。小陈扶着阿伦走进来,堂内飘着淡淡的艾香与草药味,青灰色砖地擦得锃亮,墙上挂着《黄帝内经》节选的条幅,条案上摆着青瓷药罐,几株文竹生机勃勃。岐大夫正坐在临窗的梨花木诊桌后,给一位老太太号脉,见有人来,抬眼望了望,目光在周杰伦微驼的背脊和扶着腰的手上顿了顿,随即温和颔首:“请坐。”
“岐大夫,久仰大名。”小陈扶着阿伦在诊桌对面坐下,“我家先生……近来身子骨不利索,尤其腰背这块,晨起僵硬得厉害,走几步路就乏得慌,还请您给瞧瞧。”
阿伦摘下墨镜,露出一双略显疲惫的眼睛,眼角虽有细纹,但眸光依旧清澈。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岐大夫,我这毛病快二十年了,年轻时打篮球后腰背疼,后来慢慢发展,现在天冷或累着了就犯,夜里常疼得睡不着,早上起来跟石板一样,得活动个把小时才能缓过来。”
第二章 望闻问切探病机,阴阳气血辨根源
岐大夫微微点头,先仔细端详阿伦的面色——舌质偏淡,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而水滑;再伸手搭上他的寸口脉,指下感觉沉细而迟,尺脉尤其虚弱。“来,转转身,抬抬胳膊。”
阿伦依言动作,只见他转腰时幅度极小,肩胛骨微微耸起,右臂上抬时明显不如左臂灵活,脖颈转动也显僵硬。岐大夫又轻叩他的腰阳关、命门穴,指尖刚触到皮肤,他便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
“疼得厉害时,是不是觉得腰脊像被绳子捆住,连呼吸都牵扯着疼?遇寒加重,得暖敷才舒服些?”岐大夫问道。
“对对对!”阿伦眼睛一亮,“尤其是冬天,空调开足了都觉得骨头缝里冒寒气,有时候疼起来,从后腰一直窜到后脑勺,连带着膝盖也发沉。”
“年轻时可曾在潮湿处久居?或是运动后汗出当风,用冷水冲澡?”
“唉,可不就是嘛!”小陈在一旁接过话头,“周先生以前跑通告忙,有时候刚打完球浑身是汗,就直接喝冰饮料、冲凉水澡,夏天空调房里一待就是一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岐大夫捋了捋颌下的山羊须,目光落在窗外檐下悬挂的风干艾草上,缓缓开口:“《黄帝内经·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你这症候,属中医‘尪痹’范畴,病位在督脉、肾与膀胱经,根源在于先天肾气不足,后天又为寒湿所侵,凝滞经络,痹阻气血。”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岐大夫拿起桌上的经络模型,指着后背正中的红线,“这条经脉如同人体的‘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又与肾相通,主骨生髓。你年少时肾气未充,又逢汗出腠理开泄,寒湿之邪趁虚而入,直中督脉,如油入面,难以速去。久而久之,寒凝血滞,筋脉失于温养,故见僵硬疼痛;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湿痰浊内生,与瘀血互结,阻滞经络,故而病情缠绵,遇寒加重。”
他顿了顿,又道:“《伤寒论》少阴病篇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你尺脉沉细,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正是肾阳不足、少阴寒湿凝滞的表现。而《金匮要略》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你的症候,正合此理。”
阿伦听得入神,多年的病痛仿佛被这一番话拨开了迷雾:“难怪我吃了那么多药,只能暂时缓解,原来病根在这儿。岐大夫,这病能治吗?”
第三章 经方配伍藏玄机,君臣佐使化寒湿
岐大夫微微一笑:“中医治病,如将兵作战,需辨明虚实,分清主次,方能有的放矢。你这病,本为肾虚,标为寒湿瘀阻,治疗当标本兼顾,温肾阳以固本,散寒湿以治标,通经络以止痛。”
说罢,他铺开宣纸,提笔蘸墨,边写边解释:“我给你开一方,以独活寄生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