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都市骨痿谜案,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张泓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暮春细雨中的愁容
暮春的细雨如丝如缕,缠绕着高楼大厦间的缝隙。岐仁堂的铜铃在微风中轻晃,青石板上还凝着未干的雨珠。当那个扶着拐杖的年轻人进来时,檐角的铜灯正将他的影子扯得老长——他的膝盖瘦得像两枚风干的银杏果,脚踝细得几乎套不进运动鞋,耳轮薄得透光,边缘泛着焦褐色,像被火燎过的纸边。
\"岐大夫,我怕是要成废人了。\"年轻人摘下口罩,露出一张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眼底浮着青黑,\"您瞧瞧,这都三年了,跑遍了大大小小的中医院,吃了几百副四物汤、地黄丸,现在别说爬楼梯,连翻身都费劲。\"他苦笑着撩起裤腿,膝盖骨突兀地凸起,皮肤下的血管青紫色纠结,如同干涸河床上的裂纹。
岐大夫放下手中的《黄帝内经》,目光如炬地打量着眼前的患者。案几上的檀香正飘着袅袅青烟,与窗外的雨气混在一起,竟生出几分沉静的力量。\"先伸伸手,让我看看舌苔。\"他的声音像老竹箫,低沉却透着暖意。
年轻人伸出手来,指尖微微发颤。岐大夫搭上脉枕,三根手指如琴弦上的拨片,在寸关尺间轻轻游走。诊室里静得能听见雨水顺着瓦当滴落的声音,墙上的《脾胃论》抄本在灯光下泛着微黄,仿佛在默默见证着什么。
\"两寸关沉滞如泥沼,尺部洪大却重按欲绝...\"岐大夫喃喃自语,忽然抬头看向年轻人,\"平时是不是总觉得胸口闷闷的,吃点东西就胀,晚上还睡不踏实?\"
\"您怎么知道!\"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每天就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连深呼吸都费劲。西医说我是焦虑症,可吃了药也没见好...\"他忽然意识到失言,连忙住嘴,\"对不起岐大夫,我不是信不过中医,只是实在走投无路了...\"
岐大夫摆摆手,示意他不必介意:\"《金匮要略》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你这病啊,不是单纯的血虚阴虚。来,把舌头伸出来。\"
年轻人吐出舌头,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却水滑,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岐大夫点点头,从博古架上取下一本泛黄的《难经》,指尖划过\"肾主骨,骨主髓\"的段落:\"你这是肾虚精耗,髓空骨痿之证。就像《内经》说的:'肾气热,则腰脊不举,足不任身,骨枯髓减,发为骨痿'。\"
二、滋阴为何反成滞气?
年轻人听得似懂非懂,眉间却拧成了疙瘩:\"可之前的大夫都说我是阴虚,要滋阴养血,怎么反而越吃越难受呢?\"
岐大夫起身走到药柜前,指尖拂过\"熟地黄当归\"的药牌:\"草木之品,焉能骤补精血?你看这四物汤,地黄、当归虽能滋阴,却如潭中水,若无源头活水,终成死水。你本就肾虚火衰,命门之火不足以化生津液,再用滋腻之品,好比在干涸的沟渠里倒泥浆——沟渠没通,反而堵了。\"
他转身从另一个柜子里取出一片鹿茸,对着灯光照看:\"《神农本草经》说鹿茸'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肾为作强之官,主藏精而充骨髓,若要滋苗,必先固根。你看那参天大树,若根系腐烂,只给枝叶浇水有什么用?\"
年轻人似有所悟,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耳轮:\"所以耳轮焦薄,也是肾虚的表现?\"
\"正是。\"岐大夫又拿出一块龟甲,\"《本草纲目》称龟甲'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耳为肾之窍,肾精不足,就像油灯缺了油,灯芯自然会焦。你久坐伤肾,又常熬夜耗精,好比抽干了井水却不停打水,哪能不枯竭?\"
说到这里,岐大夫忽然想起什么,从书架上取下《脾胃论》:\"东垣先生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你之前服滋阴药后胸膈凝滞,正是因为滋腻之品伤了脾胃阳气。土虚则水湿不运,就像田地涝了,种子再好也发不了芽。所以治痿独取阳明,先要健脾运中,才能为补肾铺路。\"
三、血肉有情通沟渠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斜斜地照在药柜上,把\"人参白术\"的药牌照得发亮。岐大夫铺开宣纸,狼毫笔在砚台里转了几圈,墨香混着药香弥漫开来:\"这样吧,我给你开个方子,用气血之属同类相求,兼以报使之品直抵下焦。就像天雨一下,沟渠盈溢,何愁隧道不通?\"
年轻人凑近去看,只见纸上写着: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茯苓、肉桂、鹿茸、龟甲、萎蕤、牛膝...他有些疑惑:\"岐大夫,这肉桂是热性的,我之前吃滋阴药都觉得燥,会不会...\"
\"问得好!\"岐大夫放下笔,\"《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你这病是虚火,非实热。就像锅底没了柴火,锅里的水看似沸腾,实则是虚晃。肉桂能引火归元,就像给将熄的炉火添把柴,火归本位,水自安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