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当老方遇上新病,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张泓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医诊室风云:当老方遇上新病,岐大夫如何破局?
一、网红专家的\"万能方\"风波
清晨七点,青阳市最繁华的中医街还笼罩在薄雾里,岐仁堂的门扉已经吱呀打开。岐大夫正擦拭着祖传的铜制药碾子,忽然听见隔壁\"济生堂\"传来鼎沸人声——名中医红大夫的专家号窗口,已经排起了百米长队。
\"您听说了吗?红大夫的四号方专治不孕,喝三副准见效!我家闺女月经不调,就是一号方加郁金治好的!\"候诊区的议论声飘进岐仁堂,小徒弟阿青撇了撇嘴:\"师傅,他们每天都用那几张方子,和印钞机似的。\"
岐大夫将刚晒好的黄芪收进竹匾,笑着说:\"《黄帝内经》讲'治病必求于本',若只看表象套方,怕是要误事。\"话音未落,诊室里突然闯进位神色慌张的妇人,发髻凌乱,裙摆沾着泥点。
\"大夫救救我儿子!\"李大姐攥着衣角,眼泪啪嗒掉落,\"在红大夫那喝了半个月药,孩子咳嗽反而更厉害了!\"原来她六岁的儿子小明反复咳嗽两月,在济生堂按\"荆防败毒散加味\"服用多日,起初稍有缓解,最近却咳得整夜难眠,还伴有低热。
二、拨开迷雾辨病机
岐大夫蹲下身子,温声询问:\"小明,喉咙里是不是像有团棉花?\"孩子点点头,又突然剧烈咳嗽,吐出几口白黏痰。再看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濡滑,诊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腥腐气。
\"这并非外感风寒。\"岐大夫铺开泛黄的《金匮要略》,指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段落解释,\"小儿脾常不足,过食生冷积滞中焦,酿成痰饮伏肺。荆防败毒散本是解表之剂,越用越伤脾胃阳气,痰浊反而胶结难解。\"
阿青若有所思:\"就像《脾胃论》说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岐大夫赞许地点头,提笔写下处方: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再佐以少量干姜温振脾阳。\"取二陈汤之意,却非原方照搬,这便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三、古方活用显奇效
三日后,李大姐抱着活蹦乱跳的小明来复诊,喜笑颜开:\"喝第一剂就不咳了!现在胃口也好了!\"诊室外,几个原本在济生堂排队的患者悄悄探头张望。正当此时,西装革履的王总捂着肚子冲进诊室,额角沁着冷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