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冰美人暖宫记,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张泓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秋雨诊室的寒瘀之症
申城的秋分总带着刺骨的凉,岐伯坐在「悬壶堂」里,望着窗外梧桐叶上的雨珠,忽然想起《黄帝内经》里「秋伤于湿,冬必咳嗽」的训诫。正沉思间,玻璃门被推开,一股冷风卷进位穿黑色西装的少女,她惨白的脸色与唇上的姨妈色口红形成诡异对比。
“林小姐,请坐。”岐伯指了指诊脉凳,注意到她膝盖上的破洞牛仔裤——洞口处的皮肤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
“岐大夫,我……”少女刚开口,突然蜷起身子,右手死死按住小腹,“每到经期就像有人用冰锥扎肚子,吃布洛芬都不管用……”
岐伯将三指轻搭在她寸口脉上,指下传来琴弦般的紧绷感,伴随细微的滞涩。“脉弦紧而涩,”他喃喃自语,“先让我看看舌头。”
少女伸出舌尖,舌质紫暗如陈年瘀血,舌边瘀斑密布,恰似雪地上溅了几滴墨汁。“平时是不是常喝冰饮?经期还穿露脐装?”
名叫林晚月的少女愣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每天至少两杯冰美式,上个月提案时穿短裙在空调房待了一整天……”
二、寒凝血瘀的现代困局
岐伯起身从书架取下《黄帝内经·举痛论》竹简影印件,指尖划过“寒气客于脉中,与灵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的刻痕:“你的病,根源就在这个‘寒’字。”
他取来艾条点燃,淡青色烟雾中继续说道:“人体就像一口锅,脾胃是烧火的灶膛。你长期贪凉,等于往灶膛里浇冷水,脾胃阳气被遏制,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化气血,反成痰湿。痰湿与寒邪勾结,像水泥一样堵在胞宫血脉里,就形成了‘寒凝血瘀’。”
林晚月皱眉:“可西医说我是原发性痛经,查不出问题……”
“中医看的是气血运行的‘势’。”岐伯翻开《金匮要略》,“你这属于‘血痹’范畴,就像冬天的河流结冰,看似平静,底下却暗流阻塞。《伤寒论》里讲‘血虚寒凝’,得用温通之法,但不能蛮干——”他突然话锋一转,“就像《脾胃论》说的,脾主运化,得讲究升降平衡,温通时要兼顾阴血,不然容易燥伤津液。”
三、温经汤的时空对话
岐伯铺开宣纸,狼毫饱蘸徽墨,在砚台边轻舔三下,写下:
吴茱萸6g、桂枝9g、当归12g、川芎6g、白芍12g、赤芍12g、党参9g、法半夏9g、牡丹皮9g、阿胶9g(烊化)、生姜3片、炙甘草6g
“这是《金匮要略》里的温经汤加减。”他指着吴茱萸,“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它‘温中下气,止痛除湿’,就像给胞宫派去个 fiery 的保镖,专门驱散寒邪;桂枝是张仲景的‘通阳大将’,《伤寒论》里常用它打开闭塞的血脉。”
林晚月盯着“阿胶”二字:“我听说阿胶是补血的,为什么要加在温通的药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