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集:宋辽边境户籍的纷争,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燕云旧殇,对峙前缘: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予辽,这片土地便成为北宋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犹如中原王朝北方的一道屏障,失去它,北宋在军事上便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而辽朝占据此地后,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人口与土地资源,更在战略上对北宋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之势。

北宋自建国以来,便将收复燕云十六州视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试图夺回这片失地,然而高粱河之战与雍熙北伐的接连失利,使得北宋统治者认识到短期内难以通过武力实现这一目标,只能转入战略防御。辽朝在稳固对燕云地区的统治后,时常以燕云为基地,南下侵扰北宋边境,掠夺财物与人口。双方在燕云十六州及周边边境地带,形成了长期的军事对峙局面。

在这种紧张的对峙局势下,边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身处两国交界之处,战争的阴云时刻笼罩在头顶,生命与财产安全毫无保障。同时,北宋与辽朝出于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量,开始对边民户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辽制“投下”,控民之策

辽朝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在统治燕云地区的汉民时,采取了独特的“投下户”制度。“投下”,在辽朝的政治体系中,是由皇室成员、贵族、功臣等以战争中掠夺的人口为基础建立的私属州城。这些被掠夺来的人口,主要是汉民,便成为了“投下户”。

辽朝的贵族们在自己的“投下州”内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不仅可以管理“投下户”的生产生活,还能对其进行军事征调。“投下户”平时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为贵族们创造财富,战时则需自备武器粮草,跟随贵族出征。

辽朝通过“投下户”制度,一方面将燕云地区的汉民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使其为辽朝的经济发展与军事扩张服务;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带有浓厚的民族压迫色彩。“投下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他们的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处于社会底层,承担着沉重的赋税与劳役。

例如,在一些大型的“投下州”中,“投下户”们需要将大部分的劳动成果上缴给贵族,自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且,贵族们对“投下户”拥有生杀予夺之权,若有违抗,便会遭受残酷的惩罚。辽朝希望通过这种制度,牢牢控制燕云地区的汉民,增强自身的实力,在与北宋的对峙中占据上风。

宋行“乡约”,保甲控边

北宋为了强化对边境地区边民的控制,推行了“乡约保甲”制度。“乡约”起源于北宋理学家吕大钧兄弟在陕西蓝田所制定的《吕氏乡约》,其内容主要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方面,旨在通过道德教化与相互监督,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而“保甲”则是一种军事与治安相结合的基层组织形式。北宋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每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则应征入伍。

在边境地区,北宋将“乡约”与“保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乡约”的道德教化,增强边民对北宋政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自觉遵守北宋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利用“保甲”组织,将边民纳入军事体系,提高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

例如,在与辽朝接壤的河北边境地区,北宋地方官员积极推行“乡约保甲”制度。他们定期组织边民学习“乡约”内容,宣扬北宋的正统地位与文化价值观。同时,加强对保丁的军事训练,使其熟悉弓弩、刀枪等武器的使用。一旦辽军来袭,保丁们能够迅速集结,协助宋军进行抵抗。北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稳定边境局势,加强对边民的掌控,与辽朝争夺边境地区的人口资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夜深了灵魂出个窍

黑皮李

惊!替嫁王妃养包子,王爷读心很忙的!

哒哒哒

神女降临,谁惹谁遭殃

我爱吃冰激凌

倚天万里须长剑

菜根花

暗夜迷城

南彝丑丑

仕途:从村支书到权力巅峰

沉默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