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七集:河北发展,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秀河北风云》
第一章:临危受命
更始元年,汉室江山虽在名义上已由更始帝刘玄掌控,可天下依旧是乱象丛生,各方势力割据,新朝覆灭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中,刘秀,这位有着汉室血脉的年轻人,正身处漩涡的中心。
刘秀本与兄长刘演一同起兵加入绿林军,刘演生性豪爽,有勇有谋,在军中威望颇高,却也因此遭更始帝猜忌,最终被更始帝设计杀害。刘秀听闻此噩耗,悲痛万分,可他深知此刻若意气用事,不仅兄长之仇难报,连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性命都将不保。于是,他强忍着悲愤,在更始帝面前故作恭顺,不表露出丝毫怨恨,甚至对兄长的死未流露过多哀伤,以麻痹更始帝。
而此时的河北,局势复杂混乱至极。那里既有王莽旧部残余势力妄图死灰复燃,又有诸多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还有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各自为政,百姓苦不堪言,苛政繁重,盗匪横行。更始帝虽也想将河北纳入掌控,可朝中诸多将领对那虎狼之地皆是望而却步,毕竟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在那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
一日,朝堂之上,更始帝环视群臣,眉头紧皱,谈及河北之事,众人皆沉默不语。半晌,更始帝将目光投向了刘秀,刘秀一直以来低调内敛,且在昆阳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更始帝心中虽对刘秀仍有忌惮,但想着河北那棘手之地,或许让刘秀前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若是刘秀失败,也好借机除了这个潜在威胁,于是开口道:“刘秀,朕见你素来沉稳,如今河北局势混乱,朕命你前往河北,替朕安抚地方,收揽人心,若能平定那一方,朕定不亏待你。”
刘秀心中一凛,他深知这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差使,可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能在河北打开局面,自己才有机会真正积攒力量,为兄长报仇,也为汉室的复兴做一番事业。当下,刘秀恭敬地拜倒在地,朗声道:“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第二章:初入河北
刘秀带着少量的亲信随从,踏上了前往河北的路途。一路上,所见皆是民生凋敝之象,村落破败,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对乱世的恐惧与绝望。刘秀心中愈发坚定了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刚进入河北地界,刘秀便遭遇了当地一股小股割据势力的骚扰。这股势力的头目听闻有外人进入自己的地盘,便想捞上一笔,带着一群乌合之众拦住了刘秀等人的去路。刘秀却毫无惧色,他驱马上前,高声道:“我乃更始帝派来安抚河北的刘秀,尔等若识时务,放下兵器,归附于我,往后定有安稳日子过,若执迷不悟,休怪我不客气。”那头目见刘秀一行人虽少,却气势不凡,心中有些犹豫,可又不想轻易放过这到嘴的肥肉,便大笑着说:“什么更始帝,在这河北,老子就是王,识相的留下钱财马匹,我便放你们一条生路。”
刘秀冷笑一声,当即指挥亲信摆开阵势。别看刘秀这边人少,但个个都是跟随他征战过的精锐,双方一交手,刘秀这边配合默契,很快便将那小股势力打得落花流水,头目见状不妙,想要逃跑,却被刘秀一箭射中大腿,生擒了过来。刘秀并未为难这些人,只是将那头目教训了一番,告知他们自己来河北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来争地盘抢财物的,若是愿意跟随,便一起为这乱世的太平出份力,那些人见刘秀如此仁义,纷纷表示愿意归附。
首战告捷,刘秀的名声也在当地渐渐传开。不少有识之士听闻刘秀的事迹后,开始对他留意起来,觉得这位年轻将领或许真能在河北做出一番大事。
刘秀继续前行,每到一处城池,他都不急于展示武力,而是先去了解当地的民情,倾听百姓的疾苦。他发现河北之地,苛捐杂税繁多,百姓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要上缴,根本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刘秀当即下令废除那些不合理的苛政,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开仓放粮,救济那些穷苦的百姓。百姓们起初对刘秀的举动还半信半疑,可当看到实实在在的粮食分到手中,赋税也真的减少了,都对刘秀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再生父母,刘秀的声望在河北百姓心中迅速攀升。
第三章:广纳贤才
随着刘秀在河北的作为越来越被人知晓,不少贤才开始主动前来投奔。
一日,刘秀正在营帐中思索下一步的计划,手下人来报,说有一位名叫邓禹的年轻人求见。刘秀听闻邓禹之名,心中一动,邓禹年少时便才学出众,素有大志,在当地颇有名气。刘秀赶忙起身相迎,只见邓禹身形修长,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睿智。邓禹见到刘秀,恭敬地行礼后,说道:“久闻将军大名,如今见将军在河北所为,皆是为百姓谋福祉,为汉室复兴之举,禹愿追随将军左右,共成大业。”刘秀大喜,他深知邓禹的才能,当下握住邓禹的手说道:“得你相助,如虎添翼,我正愁身边缺你这般有见识的贤才,往后还望多多指教。”
此后,又有冯异、寇恂等诸多有才能之人陆续前来归附刘秀。冯异为人谦逊,善于用兵,每战总能想出奇谋妙计;寇恂则理政有方,能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刘秀对这些贤才都极为尊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委以重任。
在众人的辅佐下,刘秀开始制定更为详细的计划,准备对河北的一些较大割据势力进行收编或剿灭。他们先是对周边的势力进行了一番梳理,分析各个势力的强弱、首领的性格特点以及内部的矛盾情况等,力求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四章:收编之路
河北有一支名为铜马军的起义军,人数众多,势力颇大,在当地颇有影响力。铜马军原本也是因不堪忍受苛政,为求活路才揭竿而起,可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逐渐混乱,时常有劫掠百姓的行为发生,不过其首领也是个有血性的汉子,一心想要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让兄弟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刘秀决定先尝试收编铜马军,他带着邓禹等人,前往铜马军的驻地附近,先是派人送去书信,表明自己的来意,希望能与铜马军首领面谈,共商合作之事,一起为河北的安定出力。铜马军首领起初对刘秀的提议并不在意,觉得刘秀不过是打着收编的幌子,想要吞并自己的势力,便拒绝了会面。
刘秀并未气馁,他亲自来到铜马军营地外,大声喊话,承诺收编后铜马军将士的待遇不变,依旧由原首领统领,只是大家共同听从更始帝的调遣,为平定河北、恢复汉室效力,而且会帮助铜马军整顿军纪,让他们成为一支真正的正义之师。铜马军的将士们听到刘秀的喊话,心中都有些动摇,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而刘秀在河北的名声他们也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铜马军首领见军心开始浮动,也意识到刘秀或许真的是一片诚意,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与刘秀会面。刘秀在会面中尽显诚意,与铜马军首领推心置腹,分析当下局势以及收编后的种种好处。最终,铜马军首领被刘秀的诚意所打动,同意收编,铜马军的将士们也纷纷响应,愿意跟随刘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