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棘手
姜向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棘手,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姜向春,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文彬深感棘手,思虑良久才下定决心:“那么你去告诉他们,只要这次能放过生辰纲,日后有任何要求,郓城县必定应允。”
“大人,这……”宋江心中一震,这意味着郓城县将完全受制于梁山泊!
时文彬长叹一声,“你速去办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回来告知我。”
“是!”宋江虽有诸多无奈,但也只能遵命行事,随即离开县衙,跨上骏马,朝着东溪村疾驰而去。
……
另一边,花荣离开梁山泊后,策马向东,不久便来到青州境内,途中经过一条小河。
他看见下游河滩上有一名壮汉正在撒网捕鱼。
只见那汉子身材魁梧,面相威严,说话间目光炯炯,用力拉动渔网显得游刃有余。
花荣不由自主地停下马来,仔细打量这位大汉。
忽然,那汉子自言自语起来:“连鱼都这么难抓,更别提对付那些贼寇了。”
听到这话,花荣好奇心起,上前问道:“壮士,请问尊姓大名?”
大汉闻声回头,面色骤变,忙将渔网掷于一旁,作揖道:“在下失礼,还请相公原谅。”
花荣疑惑道:“壮士何时与我相识?”
大汉回道:“相公正居清风寨,我怎会不识得?”
花荣更为惊奇,追问其姓名、籍贯及为何滞留此地。
大汉拱手答曰:“我姓欧阳,名寿通,青州人士。
曾效力于魏总管麾下,负责驿站事务。
后因误传公文,被革去职位。
因自幼精通水性,便靠捕鱼维生。
昔日有幸见过相公,故而认得。”
花荣恍悟道:“原来是你魏虎臣的手下。”
魏虎臣身为马陉镇总管,又是慕容彦达的心腹。
他虽无真才实学,却善于逢风拍马。
尽管仅是一名总管,但凭借慕容彦达的支持,他的权力几乎等同于兵马都监。
花荣心想,清风山一带盗匪横行,加之刘高从中作梗,清风寨兵力不足,若此人确有力气,倒可加以利用。
于是花荣直言:“我这清风寨虽小,也能容身,不知壮士可愿加入?”
欧阳寿通俯首道:“相公抬爱,实乃我的福分,岂敢推辞。”
花荣闻言欣喜,引其同行前往清风寨,途中问及:“观壮士体魄不凡,是否习过武艺?”
欧阳寿通道:“早年我曾于东京随一位禁军教头习武,他姓王,名升。”
花荣听罢大惊,猜测道:“莫非那位王教头之子,正是被高俅逼迫离开京城的王进?”
欧阳寿通点头称是,对王进亦颇为敬重。
花荣心中暗记此事,欲试其武艺,遂继续赶路,不久抵达清风镇。
花荣安置好欧阳寿通后返家,将徐悟锋所赠之物交给妻子,随后步入后院。
只见院中 ** 手持长枪,舞动间颇有章法。
兄长乃小李广花荣,其家族世代为将,耳闻目睹间,他也时常习练武艺,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寻常男儿已难以匹敌。
见到兄长入内,他轻哼一声,手中花枪一震,瞬间刺穿前方草人,直击而过。
花荣瞥了一眼,忍俊不禁,只见草人身上的白纸上写着“徐悟锋”三字。
他收起花枪,唤道:“哥哥回来了!”
花荣点头回应:“此次返家前,我去了一趟梁山泊,有人托我带一封信给你。”
他冷哼一声:“他如今另结新欢,在梁山逍遥自在,倒还惦记着我?我才不要看这信,你直接扔了吧。”
花荣叹息道:“也好,那我就替你处理掉。”
他猛然站起:“等等!信是给我的,我自己来!”
花荣暗自发笑,将信递给他,嘱咐道:“记得扔得远些。”
“我一定扔得远远的!”
他跺跺脚,丢下花枪,匆匆返回屋内,锁好房门,凝视信封上的熟悉字迹,时而愤恨,时而窃喜。
拆开信封,展开纸笺,只见寥寥数语: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你这个负心汉!”
他又喜又甜,泪水却悄然滑落……
晁盖带着摩尼教众人前往梁山泊拜访,酒席过后归家,却在数日后迎来一位道士登门造访。
道士仔细打量晁盖,问道:“阁下可是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见其不俗,拱手答道:“正是在下,不知先生有何要事?”
道士稽首道:“此地非谈话之所,请问附近可有清净之处?”
晁盖沉思片刻,将这位道士延入庄园,引至一间静谧的小阁楼内。
待双方落座后,他才开口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贵乡何处?”
道士答道:“贫道复姓公孙,单名一个胜字,世人称我为一清先生。
我本是蓟州人士,自幼习武练拳,后来又跟随罗真人修道,江湖中人都唤我入云龙。”
晁盖对此并不熟悉,只能含糊回应:“原来是公孙先生,不知先生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公孙胜直言道:“贫道久仰东溪村晁保正威名,只恨无缘未曾结识。
今有一事,特备十万贯珍宝,专程送来给保正,不知义士可愿接纳?”
晁盖哈哈大笑:“先生说的可是大名府的生辰纲?近来江湖皆知,蔡太师寿辰将近,梁中书筹措了十万贯金珠送往东京为其贺寿,此事我岂会不知?”
公孙胜点头承认:“正是如此。
梁中书盘剥百姓,聚敛资财,如今要献于蔡太师作为寿礼,此乃不义之财,机不可失啊。”
按原着记载,晁盖当时应允得相当干脆,可此时他却显得犹豫起来。
毕竟他与梁山泊私下贩卖私盐,家业反而愈加丰厚。
当初田地被侵占时,晁盖心中积怨颇深,若那时公孙胜前来,他定然毫不犹豫答应。
既能获得财富,又能间接嘲讽蔡京,实属美事一桩。
然而现在,这笔巨款虽极剧 ** 力,却未能激起晁盖的兴趣。
晁盖轻轻咳嗽一声,说道:“公孙先生,我是安分守法的村民,亦是东溪村的保正,即便这生辰纲确为不义之财,我也难以动手。”
公孙胜摇头道:“古语云:‘当取不取,过则莫悔’,难道保正真的不想参与?”
晁盖苦笑道:“我也听说此次护送生辰纲的是大名府的正牌军,号称急先锋的索超。
仅凭你我两人,恐怕难以完成这任务吧?”
公孙胜回答道:“即便无 ** 面抗衡,我们仍可另辟蹊径,智取生辰纲。”
晁盖再次摇头,说道:“既然先生已到济州,为何不去联系梁山泊?他们兵马众多,夺取生辰纲应当轻而易举!”
公孙胜神情微窘,坦言道:“实不相瞒,贫道此行便是为了取那生辰纲,打算献给梁山泊,以求加入其中。”
晁盖闻言一笑,说道:“道长欲投奔梁山,这有何难?我与梁山泊颇有渊源,可为道长引荐。”
公孙胜听罢喜形于色,“去年梁山泊主徐悟锋曾访我师父罗真人,我也见过他一面。
时至今日,不知他还记不记得我。
如今梁山声威日盛,若无真才实学,恐怕只能做个喽啰。”
“有此交情,自然更易,梁山泊主向来重情义,必不会忘却道长。”
晁盖笑了笑,问道:“道长为何舍弃清修之路,转而投向梁山呢?”
公孙胜答道:“师父曾言,我与梁山泊主缘分未尽,需前往了断。”
“原来如此!”
晁盖点头领悟。
他本就信奉因果,早年听说西溪村建石塔驱鬼之事,深信不疑,遂将石塔搬回,自此号为托塔天王。
正说着,庄客来报,说及时雨宋江已到。
晁盖转身对公孙胜道:“先生稍候,我去去便回。”
前堂中,见宋江前来,晁盖笑道:“公明贤弟来访,有何贵干?”
宋江拱手施礼,直言来意,道:“此事艰难,十万贯生辰纲,谁人不心动?只因县尊吩咐,特来恳请兄长相助。”
“公明贤弟何必客气,我这就前往梁山。”晁盖沉吟片刻,补充道,“不过梁山泊定不会轻易放过这等重宝,我无法保证结果如何。”
宋江叹息道:“兄长只管传话即可,其他顺其自然便是。”
晁盖提议道:“既来之,则饮一杯再走如何?”
宋江因知县相公催促急切,匆匆告别晁盖先行回返,嘱咐若有消息即刻派人告知。
晁盖随后返回后厅阁,告知公孙胜需前往梁山泊处理要事,邀其同行。
二人稍作准备,即刻动身。
梁山泊内,一只信鸽飞入院中,侍女捕获后递交给徐悟锋。
鸽腿上的小竹筒中藏有纸条,这是由刘慧娘精心训练的信鸽送来的重要信息。
徐悟锋展开纸条细读,嘴角泛起笑意,暗赞梁中书手段高明,若非自己留心察觉,险些被他蒙蔽。
数日前,摩尼教众人离去后,江湖上关于生辰纲的传闻突然增多,徐悟锋遂与刘慧娘、李师师商议此事。
李师师笑言:“去年生辰纲失窃,梁中书行事如此张扬,似是故意引人注目。”此话让徐悟锋猛然醒悟,生辰纲事件疑点重重,或许背后另有隐情。
于是,他派遣时迁潜往大名府查探,如今终得回报,令他不禁感慨。
幸而自己警觉,否则便中了梁中书的圈套。
阅毕消息,徐悟锋将纸条焚毁,心中已盘算如何夺取生辰纲。
此时,一名亲卫来报:“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已在聚义厅等候。”
徐悟锋疑惑地问:\" ** 晁盖此行何意?\"
徐悟锋稍感意外,步入聚义厅,却发现晁盖身旁还有一位道士,竟是久未露面的公孙胜。
徐悟锋快步上前,拱手笑道:\"这不是公孙先生吗?不在二仙山修行,今日怎有闲暇来访?\"
公孙胜回礼后道:\"贫道此次特来投奔,不知寨主意下如何?\"
徐悟锋虽感惊异,仍答道:\"先生愿加入,我自是欢迎。”
公孙胜笑道:\"徐寨主客气了。
我虽无沙场杀敌之力,但略通天文,亦识医理,不知对寨主是否有用?\"
即便公孙胜如原着般擅长法术,在这无道术的世界里,他显然无法施展。
但既已主动来投,徐悟锋岂能拒之门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