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心虚
姜向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心虚,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姜向春,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慧娘轻哼一声,“官人心中明白,别在我面前装糊涂,我看得一清二楚。”
徐悟锋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勉强一笑。
奇怪的是,他与陈丽卿并无私情,为何会感到心虚?
---
陈家父女离开梁山后,各自骑马南行。
陈丽卿女扮男装,数日后进入沂州境内。
途经一处,只见前方横亘一座大岭。
爬至半坡时,见一座粉墙牌楼,上书“飞龙岭”三字。
“我从前曾经过这里,岭那头的弯道叫冷艳山,再往前百余里无人居住。
如今已过正午,看来今晚得在这儿歇脚了。”
陈希真边说边看着女儿,却发现陈丽卿情绪低落,无精打采,这让他暗暗担忧。
一路上,陈丽卿似乎郁郁寡欢,遇到野兔野鸟便射杀,马鞍旁挂满了猎物。
陈希真没有多问,只是领着女儿向岭上走去。
不久,看到东边尽头有一家客栈,门前一棵大槐树,绕过去就是下岭的路。
父女抵达店门口时,早已有人迎上来招呼。
槐树下还摆着一把木椅,一位体型魁梧的大汉坐在那里。
见到他们到来,大汉既高兴又惊讶,忙起身迎接:“客官请进,小店简陋,请勿见怪!”
父女二人应声而入,随妇人走向客房。
妇人约莫三十岁,高鼻阔脸,眼中布满红丝,身着红绸短衫与青绫长裙,内衬单裤,脂粉厚重,发髻高挽。
陈丽卿好奇发问:“大姐可是此店主人?”
妇人点头答道:“正是。”
陈丽卿再问:“那位壮汉可是你夫君?”
妇人笑言:“是我公公。”
陈丽卿继续询问:“那你丈夫如今何处?”
妇人叹息摇头:“已故多年。”
父女二人颇为惊讶,沿途所见,大多以家人合伙经营,而公公携儿媳开旅店实属罕见。
妇人专注打量陈丽卿,暗忖:这般俊俏男子竟为须眉。
陈丽卿放下武器,点了些黄牛肉馒头,尝后蹙眉。
面包质地粗糙,口感生硬,味道怪异,令人不适。
---
梁山大军围攻祝家庄之际,两浙路睦州青溪的一处庄园中,聚集了二十余人。
居首者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壮汉,面容刚毅,目光凌厉。
他便是江南绿林霸主、摩尼教首领方腊。
方腊,本名方十三,祖籍青溪,原为漆园主。
因本地漆木竹石资源丰富,成为花石纲重点征伐之地。
摩尼教由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原,至唐玄宗时遭禁,转而向西发展,在回鹘等地广受欢迎。
唐武宗会昌年间,回鹘被黠戛斯击溃,摩尼教遭受重创,被迫转入地下,逐渐融入其他宗教。
会昌法难时,摩尼教传入福建,自此在江南立足。
方腊虽非摩尼教首倡者,但在唐代永徽年间,已有女子陈硕真借摩尼教之名 ** ,最终未能成功。
原本摩尼教在江南传播多年,始终未能兴盛,没想到赵佶等朝廷官员推行花石纲政策,使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摩尼教借此机会迅猛发展,从地方豪强到普通民众,甚至部分官府小吏,都加入了摩尼教。
相传陈硕真在睦州留下的天子基和万年楼,让方腊更加坚定信念。
然而,这些官府小吏只是少数,地位也不高,他们与摩尼教合作,更多是为了利益,而非真正信仰。
摩尼教成员中,绝大部分是贫困百姓,这些人因生活无以为继,被摩尼教吸引入教,教派则提供帮助,以此赢得民心,条件则是必须加入。
对这些贫苦百姓而言,濒临绝境时能通过加入摩尼教获得生存保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某种程度上,这与梁山泊的情况相似,但梁山泊并未形成宗教性质,且每日仍有百姓投奔,摩尼教即便根基深厚,也不敢如梁山般肆意妄为。
在官府眼中,梁山泊不过是一群贼寇。
而摩尼教作为教派,自汉末黄巾之乱以来,历史上借助宗教力量作乱的例子不胜枚举,若摩尼教仿效梁山泊的行为,官府怎能不警惕?
摩尼教虽救急于民,但也需资金支持,他们不敢像梁山般明目张胆地勒索富户或官府。
因此,摩尼教每月的资金来源,大多依靠走私等非法活动。
两浙路地处东南沿海,摩尼教的重要生意之一便是私盐贸易。
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绿林势力,许多从事私盐交易的人在江南都依赖他们的影响。
近几个月,大量优质低价的精盐从北方涌入江南,这引起了摩尼教的高度关注。
这些精盐质量优异且售价低廉,进入市场后迅速占领份额,直接导致摩尼教的收益减少。
在江湖绿林中,跨界争夺被视为禁忌,如同野生动物各有领地,若外来者入侵,必会引发激烈冲突。
这个月的精盐收益比上个月减少了将近一成半,方腊将账本重重摔在桌上,眉头紧锁。
摩尼教主要依靠粗盐获利,精盐仅占小部分,所以这并不是让方腊忧虑的主要原因。
他更担心的是这些精盐背后隐藏的力量。
如今只是精盐流入江南,若是将来梁山泊的人插手,难保他们不会觊觎江南的地盘。
方腊对方百花说道:“这些精盐多来自京东晁盖,此人是京东一带的着名盐枭,江湖人称他为托塔天王。”
方百花立刻警觉起来:“京东?我听说梁山泊近来动作不小,莫非晁盖运盐到江南,与梁山泊有关?”
方腊沉思片刻,随即点头:“确实该派人去济州探查,向晁盖询问清楚,若真是梁山泊所为,我们须得早作打算。”
邓元觉起身提议:“此事宜早不宜迟,我们即刻派使者前往济州,若确有梁山泊参与,再行应对也为时不晚。”
作为摩尼教的核心人物,邓元觉精通佛法,武功高强,在江南武林中声名显赫。
他不仅是佛门代表,也是摩尼教的重要支柱。
另一位护教法王石宝附和道:“元觉所言甚是,北地好汉常提到梁山泊的强大,我们应当亲自拜访,弄清 ** 。”
“即便不是梁山泊所为,我们也应与其结交,日后若起兵反叛,有梁山泊在侧,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娄敏中补充道:“梁山泊位于京东济州,距离东京汴梁不到五百里,水路两日可达。
若我们与梁山泊同时行动,赵宋朝廷定会先对付他们,如此可分散兵力,减轻我方压力。”
祖士远附和道:“确实,在完全筹备妥当之前,我们应当尽力与他们维持友好关系,以免梁山泊过早衰落。”
摩尼教众人寥寥数语,便将梁山泊定位为可牺牲的棋子。
摩尼教是江南江湖势力的领袖,而梁山泊虽近期声势浩大,但仅崛起一年,与根基深厚的摩尼教相比,在方腊等人眼中自然有所差距。
方百花在一旁听见,不禁皱眉。
方腊点头赞同,说道:“诸位说得很有道理。
只是此次前往济州,哪位愿意前往?”
方百花当即站起,说道:“大哥,我与梁山泊主有些交情,让我去济州吧。”
方腊早已得知方百花刺杀蔡九未遂的事,当时便严厉批评了她。
但方百花自幼聪慧,行事果断,又有几分男子气概,他也难以责备太多,只叮嘱她今后切勿再冒险。
方腊沉思片刻,说道:“既如此,就交给你了。
但梁山泊地处北方大寨,此行不可失了我教威名,故请娄先生、邓大师、石宝同行。”
“先拜会托塔天王晁盖,再探查梁山泊实力,而后商议对策!”
邓元觉与石宝无需多言,皆是摩尼教顶尖人物,娄敏中则以智谋见长,这般安排让方腊安心。
娄敏中、邓元觉、石宝齐声道:“谨遵教命!”
---
方百花领命后不久便启程,除娄敏中、邓元觉、石宝外,还带了十名精锐。
众人均为江南本地人,首次前往山东,越接近目的地,就越觉梁山泊声名显赫。
进入徐州境内时,传来惊人消息:郓州官军征讨梁山泊,几乎全军覆没,仅都监率数百残兵逃脱。
方百花、邓元觉等人闻言震惊,眼神满是惊愕,娄敏中、邓元觉、石宝更是对梁山泊少了几分轻视之意。
抵达济州境内后,沿途的关卡愈发严密,到处都能见到乡勇和士兵的身影。
虽然在摩尼教众人心中,这些人依旧如同草芥,但相较江南的官兵,已有明显提升。
京东的官军虽不堪一击,但在江南,他们甚至如纸糊般脆弱,两者差距仅在于谁更弱些。
邓元觉不禁感慨:“大宋的官兵,越往南实力越差。”
一路上,所听闻的消息十之五六都与梁山泊相关,尤其是关于郓州兵马大败之事。
娄敏中感叹道:“听闻不如亲见,今日来到济州,即便未至梁山泊,已感受到其威势。”
石宝也附和:“一场战役便击败四五千官兵,几乎全歼,梁山泊绝非易与之辈,定有诸多高手。”
石宝的话暴露了他的观念,仍局限于江湖争斗,认为只要击败首领,其余人便会溃散。
若非徐悟锋有意调整,将头领们的战术引向正规化,他们或许也会如此。
方百花听到众人称赞梁山,心中竟泛起一丝莫名的欢喜。
众人很快到达郓城县,简单用餐后向店小二询问晁盖,此人名震山东,郓城县几乎无人不知。
经当地人的指引,方百花等人来到晁盖庄园门前,递上拜帖。
晁盖得知江南摩尼教有人来访,颇为惊异,江南远在千里之外,自己与摩尼教并无交情,何以对方突然登门?
不及多想,晁盖出门迎接,只见为首的是位身材高挑、面容娇美且英气十足的白衣女子。
随后是一位清秀文士,一位精壮汉子,还有一位大胖和尚,后者让晁盖想起梁山泊的鲁智深。
晁盖拱手道:“我是晁盖,请问各位江南豪杰尊姓大名?”
方百花回礼笑道:“在下为摩尼教教主之妹方百花,这三位分别是娄敏中、邓元觉、石宝,特来山东拜会晁天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