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规矩
姜向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章 规矩,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姜向春,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俊继续说道:“揭阳镇倚靠浔阳江,本是个富庶之地,谁承想几年之前,朝廷忽然搞起花石纲,说是给皇帝修建艮岳。”
“自那以后,江面上运送花石纲的船队络绎不绝,揭阳镇因为靠近浔阳江,也跟着受了不少罪。”
“每次有花石纲经过,镇上不仅要出劳力,还得供应纲船所需的钱粮。”
“这些年下来,不少村镇因花石纲变得衰败不堪。
穆家虽是镇上的大户,即使家产丰厚,也难以承受花石纲带来的折腾。”
“所以穆弘定下规矩,只要在镇上做生意的商户,每月都要缴纳一份例钱,用来应付花石纲所需的开支。”
“虽然因此失去了一些商户,但揭阳镇并未像其他沿河村镇一样彻底凋零,也没让太多百姓家破人亡。”
赵佶登基时并无子嗣,为了避开兄长的覆辙,加上他信奉道教,请来道士指点。
道士称:“京城东北方的地势吉相,若稍加增高,将有得子之兆。”
赵佶便开始挖土堆山,没想到艮岳刚刚开工,长子赵桓便出生了,虽然次子早逝,但第二年三皇子又降生了。
赵佶笃信风水之说,认为某地灵秀,便大力投入资源进行建设。
作为一位艺术气息浓厚的 ** ,仅有一座土山显然不够理想。
于是,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相继在该地涌现。
赵佶的热情愈发高涨,甚至觉得皇宫规模不足彰显其皇威,遂计划围绕此地建造一座大型园林。
需求日益增加,以至于不惜搜刮民间财富,尤其对江南的太湖石情有独钟,由此掀起了一场浩大的“花石纲”行动,引发民愤四起,国库空虚。
自工程启动以来,赵佶确实迎来了众多子嗣,据史书记载,有二十四人成年,然而最终皆被金人俘虏北迁,唯有赵构侥幸逃脱。
刘唐疑惑问道:“若穆家兄弟不愿缴费,直接撤离即可,何必再向商户索要钱财?”
徐悟锋解释道:“穆家世代扎根揭阳镇,家业尽在此处,岂能轻易搬迁?一旦穆家离去,相关费用必将转嫁于其他商户,他们又如何承受?不出几年,揭阳恐难逃衰落。”
徐悟锋终于明白,为何原着中穆弘在攻破江州、救出宋江后,果断烧毁宅邸,携家人投奔梁山。
当时他以为穆弘过于仗义,如今才知其中缘由——花石纲政策早已让穆家元气大伤,家底所剩无几,难怪穆弘毅然选择加入梁山。
刘唐恍然大悟:“原来这对兄弟竟做了如此善举。”
李俊附和道:“正如兄长所言。
不过,花石纲已持续多年,江面纲船数量不减反增,穆家实在难以支撑,家境每况愈下,穆弘因此性情也变得愈发急躁。”
徐悟锋点头沉思:“李俊兄弟,能否替我引荐穆家兄弟?”
李俊笑着说道:“为何不肯?穆弘兄向来重情义,听闻兄长之名,必定欢喜。”
徐悟锋微微一笑,原着里的好汉,除了李立这类人,他并无异议。
穆弘虽在原着里戏份不多,但能位列八骠骑,与花荣、杨志同列,即便不及花荣等人,至少也不逊于朱仝、刘唐。
穆春在原着中只是配角。
此次拜访穆家兄弟,徐悟锋也想了解一二,若如李俊所言,即便暂时无法收服,结识也是好事。
众人用过餐后,在李俊带领下前往穆家庄。
众人行约五六里,至一座高冈前,冈下有庄院,冈上牧群牛羊,池塘边鹅鸭成群。
庄门敞开,一名庄客出府,李俊上前打招呼。
“李俊兄,有何贵干?”庄客急切问道。
“昨日结识一位徐兄,听闻穆家兄弟义薄云天,特意引荐。”李俊答道。
庄客审视徐悟锋一行,见其气势非凡,心中惊叹,又想到李俊身份不凡,皆以礼相待,定非凡品。
“李俊兄稍候,我去通报大郎!”庄客入内通报。
不久,两人走出府邸,领头者面容白净,身形挺拔,见李俊便笑道:“哪阵风将李家兄弟吹来?”
李俊道:“穆家兄勿怪,昨日结识几位英雄,闻兄威名,特引荐。”
穆弘闻言,打量徐悟锋等人后拱手道:“小弟穆弘,承江湖朋友厚爱,称我为没遮拦,此乃舍弟穆春,敢问诸位来自何处?”
徐悟锋道:“在下徐悟锋,自京东而来,久仰没遮拦大名,特来拜会。”
李俊轻轻扯了扯穆弘的衣袖,说道:“穆大哥,这几个人可不一般,能遇到不容易,您别错过机会。”
穆弘了解李俊的性格,听他这么说,便知道这些人绝非凡品。
尤其是那个自称姓徐的人,来历似乎不小。
“各位好汉请进,我家地方简陋,还请见谅。”穆弘笑着邀请众人入内。
穆弘领着众人穿过前院,到了后院一处凉亭,又让下人备好酒菜后,才转向徐悟锋问道:“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
徐悟锋环顾四周,见无人在场,便说道:“并非我们有意隐瞒,只是刚才人多嘴杂,不方便报上姓名。
我是济州的徐悟锋。”
穆弘吃了一惊,没料到李俊口中那些了不起的人物,竟是这样的人物。
穆弘急忙拱手道:“原来竟是替天行道的梁山首领,若我有失礼之处,还望徐寨主海涵。”
徐悟锋笑着摆手:“穆兄不必客气,今日是我们唐突来访。”
话音未落,穆春便已跪倒在地,激动地说:“原来是闻名遐迩的徐寨主,小弟穆春仰慕已久!”
徐悟锋被穆春的举动吓了一跳,赶忙将他扶起:“穆春兄弟,你这是做什么?”
穆春满脸涨红,兴奋地说:“哥哥不知道,近一个月来,江湖上传的都是您的事迹,听得我都快听腻了!今日能见到您,真是了却一桩心愿!”
徐悟锋看他不过十六七岁,正是对江湖英雄充满向往的年纪,像小孩迷明星一样。
徐悟锋笑道:“这些小事,不足挂齿。”
穆弘瞪了穆春一眼,对徐悟锋说道:“徐寨主太谦虚了,仅凭一寨之力,就能大败数千官兵,为咱们江湖人挣足了面子。
不仅是我的弟弟,就连我也对您钦佩不已。”
徐悟锋笑了笑,将梁成业、阮小二、刘唐、杨林等人一一介绍给穆弘和穆春,令兄弟二人既惊讶又欢喜。
听闻李俊、童威、童猛皆已加入梁山,穆春兴致勃勃地说:“梁山泊的买卖做得风生水起,兄长定要带上我一起入伙,我也要像各位一样替天行道。”
穆弘闻言厉声呵斥:“穆春,你想做什么?”
穆春被这一声呵斥吓得浑身一颤。
徐悟锋微笑道:“穆春年少轻狂,不过是随口玩笑罢了,穆弘兄弟莫要当真。”
穆弘点头回应:“梁山英雄替天行道,谁能不心生向往?只是家中还有老父,恐怕难以远离故土。”
“说得对,老太公还在,万万不可鲁莽行事!”
徐悟锋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宋江被刺配流放还需时日,或许如今穆家还能勉强支撑,但等宋江到任,穆家的日子怕是会愈发艰难。
否则,穆弘不会如此轻易地决定上梁山,几乎毫无迟疑。
要知道,穆家在揭阳镇是数一数二的大户,拥有众多田产。
若非花石纲的压力实在过大,又或是头脑不清醒,断不可能舍弃家业,贸然投身其中。
不多时,酒菜摆上桌,众人推杯畅饮,气氛渐趋热烈。
交谈间,徐悟锋察觉穆弘性格端正,与普通江湖人士并无二致;而穆春则是个毛头小子,尚未形成明确的是非观。
况且,穆春的武艺 ** ,兄弟俩能称霸揭阳镇,全靠穆弘一人支撑。
提及花石纲时,徐悟锋说道:“我在京东时,就听说过花石纲之事,许多江南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你们仅从商户处收取钱款,恐怕远远不够……”
穆弘苦笑着回答:“这些年,浔阳江上的花石纲船只日益增多,每隔几日就有钱粮和徭役的任务下达。
全镇商户一个月所得不过百十贯钱,根本应付不来。
起初还有几家大户帮忙分摊,但时间久了,大家都扛不住了,已有几家搬离此地,剩下的商户负担更重了。”
“看看我家山上养的那些牛羊,都是为了款待押运花石纲的官差,希望他们能少摊派些钱粮和差役。”
徐悟锋疑惑地问:“我发现镇上有不少百姓,为何只向商户征收,而不直接向他们索要钱财呢?”
穆弘说道:“兄长有所不知,这花石纲不仅征敛财物,还需征调劳力。
劳力一旦派遣,往往有去无回,大多由百姓承担。
富商大户不愿冒险送死,自然只能用钱来代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