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强征劳力 基地奠基
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强征劳力 基地奠基,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文字的海洋,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对美作战战略的最终拍板,德军犹如一台疯狂运转的战争机器,迫不及待地将计划推进至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在南美洲与北美洲交界的沿岸地区打造一座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的军事基地,已然成为德军实现其野心勃勃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而这一庞大工程的启动,离不开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于是,一场针对特定人群的强征劳工行动,在欧洲与南美洲的广袤土地上,以一种近乎野蛮与残酷的方式全面铺开。此次强征,德军毫不留情地将目标锁定在了欧洲与南美洲的反抗组织成员、那些不幸被俘虏的反抗者、战场上的战俘,以及这些反抗组织成员的无辜家属身上。
德军的征兵队伍,恰似一股黑暗而恐怖的潮水,带着令人胆寒的气息,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地漫向欧洲和南美洲的每一寸土地。在欧洲,波兰的华沙城,这座饱经战火蹂躏、满目疮痍的城市,再次被笼罩在德军制造的苦难阴影之下。德军士兵如同从地狱中涌出的恶魔,横行于华沙的大街小巷,他们那沉重的军靴无情地踹开一扇扇破旧不堪的房门,粗暴地将藏匿其中的反抗组织成员及其家属像拖猎物一般揪出。
一位名叫米哈乌的青年,本是华沙当地反抗组织的核心灵魂人物。他自德军入侵波兰以来,便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毅然投身于反抗事业,为波兰的独立与解放默默抗争,无数次在黑暗中策划行动,给予德军沉重打击。然而,德军的一次精心策划的突袭,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瞬间打破了他和家人平静的生活。那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华沙的街头巷尾,本应是人们安然入睡的时刻,却被德军的枪炮声和喊叫声打破。德军如鬼魅般潜入米哈乌所在的街区,将他家重重包围。米哈乌听到动静后,迅速拿起武器准备抵抗,但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德军,他的抵抗显得如此单薄。在德军的枪托和皮鞭无情的攻击下,他很快被制服在地。他年迈的祖父,一位曾经参加过波兰独立战争的英勇老兵,虽已白发苍苍,但依然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看到孙子被攻击,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试图保护米哈乌,却被德军无情地推倒在地,重重地摔在冰冷的地面上。米哈乌的母亲和妹妹,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恐地尖叫着,泪水在她们脸上肆意流淌。德军毫不理会她们的恐惧与哀求,如拖死狗般将她们一同拖出家门。他们被押往集合点的路上,米哈乌看着家人满脸的恐惧与绝望,心中如同被千万把利刃狠狠刺痛,愤怒与无奈交织在心头。但他那坚毅的眼神中,依然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暗暗发誓,即便身处这无尽的黑暗与绝境,也绝不放弃抗争,一定要为家人、为祖国讨回公道。
在法国的某个宁静小镇,同样上演着德军的暴行。反抗组织成员雅克和他的战友们,一直活跃在敌后,如同鬼魅般神出鬼没,给德军的补给线和通信网络造成了诸多麻烦,成为德军的心腹大患。然而,一次行动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被德军精心设下的包围圈困住。雅克和他的战友们毫无惧色,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了整个小镇。尽管他们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一个个倒在了德军的枪口之下。雅克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德军俘虏。但德军的残忍并未就此停止,他们为了彻底摧毁反抗组织的意志,竟将雅克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也抓了起来,毫无理由地声称他们与反抗组织同谋。雅克看着家人也被牵连,心中痛苦万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责与愤怒。他深知,等待他们的将是德军更加残酷的折磨,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坚信,正义终有一天会战胜邪恶。
而在南美洲,这片同样被德军铁蹄践踏的土地上,类似的悲剧如同一幕幕重复上演的剧目。在阿根廷的一座宁静小镇,原本阳光明媚,人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然而,德军士兵的到来,如同恶魔降临,打破了这份宁静。他们如狼似虎地闯入民宅,将一些曾参与过反抗活动的人及其家属从温暖的家中强行拖出。一位名叫卡洛斯的年轻人,怀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德军侵略的愤慨,积极参与反抗德军的统治。他的英勇行为引起了德军的注意,被德军记恨在心。这一天,德军终于找上门来。当德军冲进他家时,卡洛斯正和父母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短暂的家庭温馨。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惊慌失措,卡洛斯下意识地试图保护父母,却被如野兽般的德军士兵一顿暴打。他的父母,两位善良朴实、一生与世无争的老人,看到儿子被打,苦苦哀求德军放过他们的儿子。他们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恐惧和泪水,声音颤抖着,然而德军却铁石心肠,对他们的哀求充耳不闻,冷酷地将一家三口都押上了卡车。卡洛斯被押上车的那一刻,眼神中充满了仇恨,他心中明白,德军的残暴只会激起更多人心中的反抗怒火,总有一天,他们会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在巴西的一片广袤乡村地区,德军以搜捕反抗组织为名,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查。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许多与反抗组织有牵连的家庭都未能幸免于难。若昂是当地反抗组织的一名勇敢成员,他为了保卫家乡的土地和人民,多次参与反抗德军的行动。德军对他恨之入骨,此次搜捕,他自然成为了重点目标。当德军闯入他家时,若昂正在田间劳作,他的妻子和年迈的父亲在家中。德军不由分说,将他的妻子和父亲一并抓走。若昂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地赶回家,却只看到一片混乱和家人被抓走的场景。他看着家人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愧疚,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反抗到底的决心。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家人,继续为自由而战。
这些来自欧洲和南美洲的反抗组织成员、战俘及其家属,像一群无助的羔羊,被德军如同驱赶牲畜一般集中起来,押解到南美洲与北美洲交界的沿岸地区。当他们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这片荒芜之地时,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残酷的命运深渊。德军的工程指挥官,一个身材高大、满脸横肉的纳粹军官,站在高处,如同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对着这群绝望的人们大声咆哮:“你们这些不知死活的叛逆者,现在要用你们的双手为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建造军事基地。只要你们好好干活,或许还能保住一条命!”然而,德军所谓的“好好干活”,不过是他们残酷剥削和压迫的遮羞布。
劳工们每天都要在烈日的炙烤下从事高强度的劳动,那炽热的阳光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也无情地烘烤着劳工们的身躯。机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平整土地。劳工们被分成一个个小组,在德军监工的严密监视下,手持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工具,开始清理石块和杂草。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有千斤重,每一根杂草都像是与他们顽强对抗的敌人。劳工们的汗水如雨般落下,湿透了他们那破旧不堪、满是补丁的衣衫,然而,衣衫上的汗水很快又被烈日蒸发,只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但德军监工们却毫无怜悯之心,他们像一群凶狠的恶犬,手持皮鞭,在劳工队伍中来回巡视。只要有人动作稍慢,或是因疲惫而停下片刻,那如毒蛇般的皮鞭便会毫不留情地落下,在劳工们的身上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许多劳工因过度劳累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而晕倒在地,他们虚弱地躺在滚烫的地面上,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但德军却只是冷漠地将他们拖到一旁,仿佛他们只是一堆无用的垃圾,然后继续挥舞着皮鞭,强迫其他人加快干活的速度。
而导弹基地的建设现场,同样是一片悲惨景象。反抗组织成员及其家属们被迫挖掘深深的导弹发射井,搬运沉重得超乎想象的建筑材料。在狭窄的坑道里,空气闷热且污浊,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尘土和汗水的味道。劳工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和精神都遭受着极大的折磨。他们的双手磨出了血泡,又因长时间劳作而破裂,鲜血染红了手中的工具。但他们依然咬牙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停下,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残酷的惩罚。然而,即便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他们心中的反抗之火从未熄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偷偷交流,互相鼓励,在黑暗中传递着希望的火种。他们在等待着时机,等待着能够再次为自由而战的那一刻,坚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够挣脱德军的枷锁,重获自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