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7章 复制福利 笼络民心,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文字的海洋,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德军在南美洲借助组建傀儡政府初步奠定了统治基础,然而,他们心里明白,仅仅依靠高压政策与政治操控,就如同在沙地上建房,难以获取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长期稳固统治更是无从谈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德军决定照搬在乌克兰实施过的福利政策,妄图以物质利益为糖衣炮弹,拉拢南美洲民众的心,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

在阿根廷,德军扶持的临时政府在各大城市紧锣密鼓地设立福利发放点。这些发放点的选址颇为讲究,大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或是交通枢纽附近,确保民众能够便捷地前来领取福利。每个发放点都搭建起了宽敞的临时帐篷,帐篷外,德军士兵身着整齐的军装,荷枪实弹,神情严肃地维持着秩序。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时,就已有众多民众自发地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从发放点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头。一位名叫卡洛斯的阿根廷老人,在天还未亮透时,就紧紧牵着年幼孙子的手,步履蹒跚地来到了发放点。老人身上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衣服,上面补丁摞补丁,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他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对食物的强烈渴望。

随着队伍缓慢而有序地向前移动,卡洛斯紧紧拉着孙子的手,仿佛那是他在困境中的唯一依靠。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孩子,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有吃的了,咱们就能填饱肚子啦。”小家伙乖巧地点点头,尽管年幼,但饥饿也让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终于,漫长的等待过后,轮到他们领取福利了。士兵面无表情地递给卡洛斯一袋面包、几盒牛奶和一罐肉罐头。卡洛斯颤抖着双手接过这些食物,眼中瞬间盈满了感激的泪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谢谢,真的太谢谢你们了。”虽然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不过是德军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手段,但在残酷的饥饿面前,生存的本能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份“恩赐”。

除了食物的发放,德军还格外注重为阿根廷民众提供医疗保障。他们动用资源,在各地迅速建立起临时诊所。这些诊所虽然设施称不上完备,但相较于当地之前匮乏的医疗条件,已然是很大的改善。德军从国内派遣了一批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入驻这些临时诊所,为民众看病治疗。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社区诊所,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妇女心急如焚地带着生病的女儿前来就诊。女儿虚弱地靠在母亲身上,小脸苍白如纸。医生们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仔细地为女孩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一番诊断,医生微笑着安慰玛丽亚:“别太担心,夫人。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按时吃药,多休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说着,便为女孩开好了药。玛丽亚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声音颤抖地说道:“以前家里穷,孩子生病了根本没钱看医生,只能硬扛着。真没想到现在德国人能提供这样的帮助,真的太感谢了。”德军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阿根廷民众对他们的抵触情绪,让部分民众对德军的态度有了些许转变。

在委内瑞拉,德军推行福利政策时,将重点聚焦在改善石油产业工人的待遇上。委内瑞拉作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石油产业一直是其经济支柱。然而,长期以来,石油产业工人的生活条件却异常艰苦。他们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劳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居住环境也十分简陋。

德军临时政府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幅提高了石油工人的工资水平。原本微薄的薪水如今有了显着提升,让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政府还大力改善了石油工人的工作环境,为他们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此外,还为石油工人提供住房补贴。石油工人胡安一家原本挤在狭小破旧的房子里,空间逼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如今,他凭借着提高的工资和住房补贴,得以租到了一套更大、更舒适的房子。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新家里的餐桌旁,胡安感慨地对家人说:“虽然德国人是侵略者,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好了。现在咱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日子也比以前宽裕了。”德军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得石油产业能够稳定运行,保证了石油的持续供应,同时也让部分委内瑞拉民众对德军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抵触逐渐变得有些动摇。

在巴拉圭,德军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为民众创造就业机会上。他们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在巴拉圭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规模修建公路、桥梁和工厂。这些项目的开展,为许多巴拉圭年轻人提供了难得的工作机会。

年轻的工程师米格尔,原本因为国内经济不景气,毕业之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为生计发愁,对未来感到无比迷茫。如今,他有幸参与到公路建设项目中。每天,他早早来到工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能够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还从德国工程师那里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米格尔常常兴奋地对同事们说:“这份工作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虽然我们是在为德国人工作,但至少现在我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还能不断提升自己。”德军通过提供这些就业机会,让巴拉圭民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上了他们创造的经济环境,使得民众对德军的态度也有所缓和。

德军对外宣称,只要民众积极支持临时政府,严格遵守德军制定的各项规定,就能持续享受到这些福利。这一举措在南美洲各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效果。部分民众在生活得到切实改善后,开始对德军的统治产生了动摇。他们在享受福利的过程中,逐渐减少了对德军的反抗行动。走在阿根廷的街头,能看到一些民众虽然对德军仍心存芥蒂,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敌意。在委内瑞拉的石油产区,工人们在工作之余,谈论更多的是生活的改善,而非德军的侵略行为。巴拉圭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人,也因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德军的态度变得相对友好。

然而,也有许多民众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深知德军的福利政策不过是一种统治手段,并没有忘记国家被侵略的惨痛事实,心中的反抗之火依然在暗暗燃烧。在阿根廷的一些偏远乡村,老人们不顾德军的监视,偷偷地给孩子们讲述真实的阿根廷历史,传承着民族的记忆和抗争精神。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向年轻一代诉说着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做出的英勇斗争,告诫孩子们不要被德军的小恩小惠所迷惑。在委内瑞拉,文化界人士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德军统治的不满。诗人们用激昂的文字,在诗歌中抒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愤怒;画家们则用画笔描绘出国家遭受侵略的苦难画面,激发人们的民族情感。这些艺术作品在民众中秘密流传,如同星星之火,不断激发着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提醒着大家不要忘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

巴拉圭的一些民间团体则勇敢地站出来,试图组织起来,抵制德军的福利诱惑。他们深知德军的福利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政治目的,是为了瓦解民众的反抗意志。于是,他们通过秘密集会的方式,冒着被德军和傀儡政府打压的风险,呼吁民众不要接受德军的施舍,保持民族气节。在昏暗的地下室里,在偏僻的山林中,这些民间团体的成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着如何团结民众,共同抵抗德军的统治。尽管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坚持抗争,成为南美洲反抗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福利与压迫交织的复杂局势下,南美洲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民众在苦难中挣扎,在迷茫中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一些人在福利的诱惑下,对德军的统治产生了动摇;而另一些人则坚守着民族的尊严和对自由的向往,坚决反抗德军的侵略。反抗与顺从的博弈,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持续上演着,南美洲的命运,也在这场博弈中悬而未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镜渊烬天录

娱乐枭雄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盛唐无夜

玩转纽约,大洋马来来来

吴越人士

月薪三千的我,给员工发千万年薪

寂寞的人啊

挂机收菜,摆烂也能成大佬

海海的迷子丫

永不褪色的印记

飞天蛇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