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武松打虎的危机公关,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舆情反噬的伏笔
当猎户们抬着轿子来请,武松坚持步行示众。这\"亲民路线\"埋下隐患:过度曝光的虎尸开始腐败,招来绿头苍蝇。恰似某见义勇为者反复接受采访,最终被扒出救人事迹存疑。施耐庵的笔锋一转,写李逵杀四虎却无人传颂,正暗喻\"人设过度\"的反噬效应。
更深的危机藏在王婆茶坊:西门庆听闻打虎细节后嗤笑\"定是那大虫吃坏了肚子\"。这民间质疑声浪,如同今天热搜榜上的\"反转\"话题。武松团队紧急应对,重金雇说书人传唱\"景阳冈十八掌\",将招式模糊化处理——毕竟越玄乎的传说,越难被证伪。
五、人设转型的长远布局
当上都头后,武松立即捐出赏银修葺城隍庙。这\"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操作,比当代明星基金会早诞生八百年。他在衙门当差时总佩半截虎骨,既显勇武又不至骇人——如同今天硬汉演员偶尔晒猫,用反差感软化形象。
但《水浒》的黑色幽默在于:打虎人最终变成\"打狗者\"。当武松血溅鸳鸯楼时,墙上题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招牌式的落款,恰似塌房艺人声明最后的亲笔签名。施耐庵用这般轮回告诉我们:所有危机公关的终局,都是人设崩塌的开始。
结语
景阳冈的月光依旧照着青石板路,导游正讲解\"武松打虎全息体验馆\"的AR特效。当游客们戴着VR设备挥拳时,真虎的吼声从音响中传来——那声音其实是动物园录制的病虎哀鸣。这虚实难辨的场景,恰应了《红楼梦》太虚幻境那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或许施耐庵早看透人设经营的荒诞。他在《水浒传》开篇词写道:\"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在这永不停息的表演场,最高明的生存策略原是学那景阳冈的月光——既照亮英雄的拳脚,也遮掩猛虎的残尸。正如《菜根谭》所言:\"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精心编排的人设背后,或许都该留三分武松的清醒:打虎时用的究竟是拳脚,还是人心里的恐惧与幻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