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花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巧设名目 削减军权,燕山奇谭录,自在飞花1,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唐,这广袤而辉煌的国度,表面上依旧歌舞升平,繁华依旧。然而,在大明宫那重重宫阙之后,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棋局正在悄然布局。唐玄宗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殿下的群臣。安禄山在范阳日益坐大的势力,如同一朵笼罩在大唐天空的阴霾,让他忧心忡忡。经过与大臣们的反复商讨,一个旨在削减安禄山军事力量的计划——巧设名目,组建“边防军”,应运而生。

这日,早朝之上,气氛略显压抑。李隆基环视群臣,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边疆局势虽看似安稳,但实则暗流涌动。近日,朕收到密报,北方突厥部落似有蠢蠢欲动之势,西域吐蕃也在边境频繁调动兵力。为保我大唐边疆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朕意以抵御外敌、保卫边疆为名,下诏要求各藩镇抽调部分兵力,组成一支‘边防军’,由中央统一调配指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宰相张九龄率先出列,拱手行礼道:“陛下圣明!此计甚妙。如今藩镇势力渐大,对朝廷构成潜在威胁。借此机会抽调兵力,既能增强边疆防御,又可削弱藩镇军事力量,实乃一举两得之策。只是……”张九龄微微皱眉,面露担忧之色。

李隆基见状,问道:“张爱卿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张九龄说道:“陛下,安禄山生性狡黠多疑,对朝廷早有防备。此诏一下,他必定心有不满,恐会设法拖延或抗拒,陛下需早做应对之策。”

李适之也上前说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我等可在诏令中晓以大义,强调保卫边疆乃各藩镇应尽之责,同时许以一些好处,如战功赏赐、晋升机会等,以安抚他们。即便安禄山心中不愿,想必也不敢公然违抗圣命。”

李隆基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有理。就依此计,即刻拟诏,务必措辞得当,恩威并施。”

于是,一道道诏令如同雪花般飞传至大唐各地藩镇,当然也包括安禄山所在的范阳。

安禄山接到诏令时,正在府中与一众将领商议事务。他展开诏书,匆匆浏览一遍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将诏书狠狠摔在桌上,怒声道:“哼!这分明是朝廷在削弱我等藩镇实力,用心何其险恶!”

一旁的部将史思明赶忙捡起诏书,看过后也面露不悦之色,但仍劝说道:“大帅,朝廷此举虽居心不良,但此时公然违抗恐非明智之举。如今大帅根基未稳,若与朝廷正面冲突,恐遭围剿。”

安禄山来回踱步,咬牙切齿地说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朝廷将我的兵力调走?我苦心经营多年,岂能如此轻易被削弱?”

另一部将蔡希德也说道:“大帅,史将军所言极是。此时不宜硬抗,可先佯装顺从,再寻机而动。”

安禄山沉思良久,最终冷哼一声道:“也罢,暂且按朝廷要求抽调兵力。但你们都给本帅记住,此次只是权宜之计,待日后寻得机会,定要让朝廷付出代价!”

于是,安禄山虽心有不甘,但还是不得不从麾下抽调了部分兵力。然而,他暗中却留了一手,并未将精锐部队派出,而是挑选了一些战斗力相对较弱的士兵充数。

在长安,李隆基收到各藩镇的回奏,得知安禄山已按要求抽调兵力,心中稍感宽慰。但他深知安禄山不会轻易就范,必定有所保留。

此时,罗英进宫奏报:“陛下,据暗探来报,安禄山抽调的并非精锐,多为老弱残兵与新兵。”

李隆基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怒色,但旋即恢复平静,说道:“哼,果然不出朕所料。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军事力量也已被削弱几分。只要持续施压,不愁他不就范。”

罗英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借此机会,加强对‘边防军’的掌控与训练,使其真正成为保卫边疆、维护朝廷的有力力量。同时,密切监视安禄山动向,以防他暗中扩充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限流之寻宝行动

路上的宝藏

分手后,一首体面全网痛哭!

鸽子驾到

农门娇妻超旺夫,清冷权臣宠上天

一粒胖花椒

我用阵法补天地

提笔泼墨

退伍兵重生,混成大国合伙人

冰玉草

星河之上

柳下挥